
建筑加固改造是针对既有建筑结构进行性能提升的关键工程,其工艺流程需科学严谨,确保安全性与耐久性。以下是主要流程及技术要点:
**1.前期评估与方案设计**
首先开展建筑结构检测,包括混凝土强度回弹、钢筋扫描定位、裂缝分析及沉降观测,结合原设计图纸评估结构损伤程度。委托机构编制检测鉴定报告,明确加固需求。设计单位依据报告制定加固方案,综合考虑荷载变化、抗震等级提升等因素,选用增大截面、粘钢、碳纤维(CFRP)或体外预应力等技术,完成施工图设计与论证。
**2.施工准备与现场处理**
施工前完成临时支撑体系搭设,对需加固区域进行表面处理:剔除疏松混凝土至坚实层,建筑物加固,钢筋除锈并涂刷阻锈剂,裂缝采用环氧树脂压力注浆封闭。严格按图纸放线定位,预制钢构件或定制碳纤维材料需经第三方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场。
**3.关键施工技术实施**
-**增大截面法**:植筋深度需达15d(d为钢筋直径),新旧混凝土界面涂刷界面剂,采用微膨胀混凝土分层浇筑并养护。
-**碳纤维加固**:基底打磨至平整度≤3mm/m2,房屋加固,环氧胶浸渍需饱满,纤维布搭接长度≥100mm,多层粘贴时错缝施工。
-**粘钢加固**:钢板厚度宜为4-6mm,采用化学锚栓与结构胶双重固定,加压养护期间严禁扰动。
-**裂缝处理**:宽度>0.3mm的裂缝采用注浆修复,活动裂缝设置柔性止裂带。
**4.质量监控与验收**
施工中实时监测结构变形,使用钢筋扫描仪复核植入深度,拉拔试验检测锚固力(≥设计值1.3倍)。完工后通过载荷试验验证承载力,加固,出具包含雷达扫描、超声波检测的验收报告。建立5年跟踪维护期,定期检查胶体老化及钢材腐蚀情况。
该工艺强调全过程质量控制,需结合BIM技术进行节点模拟,尤其注意新旧材料协同工作及防火防腐处理,确保加固后结构达到设计使用年限要求。
酒店加固注意事项

酒店加固工程安全施工与质量控制指南
一、评估
1.委托具备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结构安全评估,重点检测地基沉降、梁柱裂缝、承重墙倾斜等隐患
2.对建筑原始图纸进行复核比对,确认结构荷载分布及传力体系
3.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建立建筑数字化模型,定位薄弱部位
二、加固方案设计规范
1.根据评估结果选择加固方式:碳纤维布(轻量化)、外包钢(节点加固)、增大截面(柱体补强)
2.遵循《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JGJ116-2009要求,确保抗震设防等级达标
3.特殊部位(大堂、宴会厅等大跨度空间)需进行有限元分析验证
三、施工过程管理要点
1.采用分段施工法,优先加固承重体系,单次作业面积不超过总面积的15%
2.建立24小时沉降监测系统,设置预警值为允许沉降量的80%
3.机电管线临时支撑须采用独立支架,严禁在加固构件上开孔打洞
4.防火处理:钢结构防火涂料需达到2小时耐火极限,木构件阻燃剂渗透深度≥5mm
四、特殊注意事项
1.运营期间施工应设置独立施工通道,噪音控制在昼间55dB以下
2.历史建筑加固需采用可逆性技术,保留原有建筑风貌特征
3.电梯井道加固需同步升级导轨支架系统,预留0.5%垂直度调整余量
五、验收与维保
1.加固后须进行静载试验,持荷时间不少于24小时
2.建立数字化健康监测档案,前3年每季度进行回弹法强度检测
3.外露加固构件应设置防紫外线老化保护层,每5年进行耐久性评估
注:实际工程应结合当地建筑规范(如沿海地区需考虑抗风压系数)制定专项方案,建议预留10-15%应急预算应对隐蔽工程问题。施工期间需购买工程一切险及第三者责任险,确保风险可控。

房屋加固工艺流程是确保建筑结构安全的重要技术措施,需遵循科学流程,具体步骤如下:
###一、检测鉴定与方案设计
1.**结构检测**:由机构对房屋进行检测,包括材料强度测试(混凝土回弹、钢筋扫描)、裂缝分布测绘、基础沉降观测等,分析结构损伤原因(如老化、灾害或设计缺陷)。
2.**方案制定**:根据检测结果选择加固方法。例如,承重墙承载力不足可采用增大截面法;梁柱节点薄弱适用外包钢加固;楼板开裂优选碳纤维布粘贴。设计方案需符合《建筑结构加固技术规范》,并通过论证及主管部门审批。
###二、施工准备
1.**材料管控**:采购钢材(HRB400螺纹钢)、碳纤维布及改性环氧结构胶,进场后需复试合格。
2.**现场布置**:清除障碍物,搭设安全脚手架,对危房部位增设型钢临时支撑。完成施工许可备案,进行技术交底与工人安全培训。
###三、关键施工技术
1.**基层处理**
-混凝土构件:凿除粉刷层至结构层,露筋部位除锈后采用环氧砂浆修补,植筋孔位按设计定位(偏差≤5mm),深度≥15d(d为钢筋直径)。
-钢结构:喷砂除锈至Sa2.5级,涂刷防锈底漆。
2.**主体加固施工**
-**增大截面法**:植筋与原有钢筋焊接后绑扎新增钢筋网,支模采用定型钢模,浇筑C35微膨胀混凝土,覆盖养护≥14天。
-**外包钢加固**:角钢与缀板焊接成框架,注胶前进行预紧力施加,确保胶缝厚度控制在3-5mm。
-**碳纤维加固**:基面平整度需≤3mm/m2,涂刷浸渍胶后粘贴纤维布,建筑加固改造,搭接长度≥100mm,滚压排除气泡,固化后检测空鼓率<5%。
###四、质量验收与维保
1.**竣工验收**:采用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磁粉探伤检查焊缝质量,纤维布粘贴进行正拉粘结强度试验(≥2.5MPa)。整理隐蔽工程记录、材料检测报告等资料归档。
2.**使用维护**:交付后每两年进行裂缝观测,严禁擅自开洞拆改。特殊环境(如高湿、腐蚀)区域需每年检查防护层状态。
该流程通过系统化的技术措施,可提升结构抗震性能1-2个等级,延长建筑使用寿命20年以上。施工中需严格把控节点处理、材料相容性等关键环节,确保加固工程。
建筑物加固-加固-安徽中忻|经验丰富(查看)由安徽中忻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安徽中忻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实力不俗,信誉可靠,在安徽 合肥 的工程施工等行业积累了大批忠诚的客户。安徽中忻带着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不断的完善创新理念和您携手步入辉煌,共创美好未来!